Search

發酵時間不能拿來當標準,關鍵在於發酵體積!
原因:環境溫度、酵母菌種濃度、酵母活力{起始期...

  • Share this:

發酵時間不能拿來當標準,關鍵在於發酵體積!
原因:環境溫度、酵母菌種濃度、酵母活力{起始期(前一個月) 或成熟期)…都是影響發酵多久才能使用的變數。

理想的麵種培養初始階段 (前面1個月),其實應該保持原基礎倍數添加的概念。例如你的配方需要用到300克魯邦麵種,那麼就應該保持取用300克後還能剩下300克麵種這樣才是最佳狀態。

如果取用後僅剩下例如50克麵種,其實這對於剛起始的年輕麵種,其活力對於留於罐內的剩餘50克麵種裡,絕對不足以讓後面加入例如150+150新鮮的水粉達到翻倍的,這是因為起始的魯邦麵種裡的酵母菌種濃度不足,能這樣留下低量麵種卻加入大量的新鮮水粉,那都已經是活力旺盛到失控來不及用掉才會做的舉動。

建議學習天然麵種 (魯邦麵種) 的起始階段,目標是先把罐裡的麵種量與活力都培養到足夠量 (至少是200克留存基礎 + (100水+100粉) 這樣的份量,會比較容易進入天然麵種做麵包的程序。急於取用忘了發酵體積翻倍才是關鍵,誤把參考時間當成標準,就很容易做出不夠發或無法發酵的麵包。

建議參考書中:P. 34

#今天出現麵包正義魔人把我的麵包批評的一無是處 🤓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